库尔斯克战场之前被认为是乌军的“筹码”,因为乌军在俄本土唯一的控制区就在这里;乌军在当初突袭战得手后不按原计划行事,而是继续投入大量资源死守,为的也就是这个筹码。

然而俄军对库州失地的收复作战令乌克兰无法再稳握这个筹码,此后乌军又费尽心机地进攻别尔哥罗德州。

但无论是死守库州的最后阵地,还是在别州的新战场开辟,乌军都未能控制住哪怕一个定居点,反倒是自家的苏梅州被俄军不断蚕食推进。

眼看俄罗斯即将举办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乌军便又打起了库尔斯克的主意,掀起了新一轮的攻势。

本文我们就来聊聊俄乌在苏梅——库尔斯克战场的新对决。

一:“大战之后”!

俄乌两军在库州战事的最高峰时均集结了大量部队,其中俄军投入了2个空降/空突师、2个空突旅、1个空突团;2个海步旅、1个海步团;1个摩步师主力、1个摩步旅、2个志愿突击旅、车臣阿赫马特团以及朝鲜军团作为进攻主力。

此外俄军还有大量特种、动员以及辅助单位在二三线阵地,担负守备任务或配合主力军出击。

乌军在库尔斯克亦先后投入了20多个战斗旅,其中三分之二的旅为正规主力旅,此外乌军还有10余支团、营级的特战/突击单位。

我们都知道,俄军的空降和海步单位是其机动精锐,而乌军目前的精锐则是其北约化部队。

在库尔斯克战场上,这两拨人马都高度集中,可以说是上演了“巅峰对决”。

而且现在已被证实的朝鲜军队,也确实是在库尔斯克参战,这是朝军精选出来的特战突击部队,也是非常有质量的。

几万精兵就这么怼出来互砍了几个月,总是要讲点战略目的的。

对乌军来说,在俄罗斯本土上保持自己的存在,肯定有国际观瞻的因素在;事实上乌军打的很多仗,都是带有给西方国家看看的目的。

这种目的首先就是传递的信息是什么?

宣扬乌军的强悍肯定是有,可乌军为啥这么强呢?那肯定是自身努力跟西方金主的支援“两开花”嘛!

大家不要小看这点“赢学”篇章,因为“赢”是刚需,乌克兰需要它,西方国家也需要。

我们在搜集资料的时候,没少看到西方国家对俄乌战争的跟进;不能说其中没有明白人,但明白人没话语权啊!掌权的老登们都喜欢听好听的,那么什么最好听呢?

最好听的就是“俄军在北约化乌军的打击下尸横遍野,屁滚尿流”。

越爱听这个,自然就越有人爱讲,讲着讲着、听着听着自己就信了;甚至不光是信,眼看着大把金钱、精力和资源投进去,它也不得不让自己去信。

乌军推进了,那就是大赢——这是乌军进攻强悍的表现;

俄军推进了,照样能

大赢
——这是俄军人海冲锋,乌军在火力歼敌;

谁都推进不了,还是可以赢——这说明俄军逡巡不进,乌军防守得力嘛!

“赢学”这个东西现在谁都可以定义,但在乌克兰“赢了”三年的背景下,啥失地都收复不了,这总归是不好解释的。

但要说乌军都打进俄罗斯本土了——好好好,这就很好解释了!

毕竟没多少人去算计乌军在库尔斯克的占领区最大才1200多平方公里,而俄军在乌克兰的占领区则是113000平方公里,只要把宣传机器开动,好像整得双方真的是“难分胜负”一样,很多戏就好做了。

为此最鸡贼的英国佬此前都不舍得让乌军再调挑战者2坦克上前线,结果一看库州的成果出来,也忙不迭地让挑战者2上去凑热闹。

库州战场的北约化乌军集结度最高,各种西式主战装备频出,其实也有这些支援国家的自己想去刷一把的意思。

不得不说俄乌战争打了3年,确实把西方在很大程度上给绑上了战车;它们愿意听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扔出去的“金币”终于有了回响不是?哪有金主不想看到赢的?

而对乌克兰来说,让金主们听到“金币”的回响才有希望拿到更多金币。

无论是泽连斯基也好,西尔斯基也罢,乌克兰军政层对当前俄乌两军的真实实力不至于两眼一抹黑,但库尔斯克这盘菜涉及的是后继的“军援”蛋糕,那就只能力耗下去。

可是愿望归愿望,这跟军队能不能打赢没有必然关系。

在俄军长期的空炮火力和无人机打击之下,库州乌军承受的损失越来越大,这里还要直面俄军精锐以及朝鲜援俄军团的联合打击,最终在俄军实施“天然气管道”突袭后,乌军的防御终于崩溃了。

到乌军将预备队增调上去,试图死保库州最后的阵地以及试图在别尔哥罗德州有所突破之际,“边境大战”其实已经进入了

垃圾
时间。

俄军很显然不想在库州方向再保持高峰时期的兵力,这一点我们之前也提到过。

因为失地收复后,俄军在这一方向的战略需求就是打出个安全区来,它不会深入到苏梅城插旗去。

既然无意继续深入下去,那么就不用留那么多的机动兵团徒耗于此。

从俄军的实际动作来看,是想用陆军部队,如第72摩步师、第34摩步旅等逐步接管防线,并在一部分空降/海步精锐(第83空突旅)的加强下,来逐步完成边境固防以及苏梅安全区的工作。

所以俄军近期的作战,大体是以第83空突旅在苏梅境内作战、第72摩步师在库州边境线内、第34摩步旅在别州边境线内作战。

至于其余的单位,空降军的两个师主力已经后撤休整了,海军步兵的两个旅一个团则要扩建成两个师一个旅;另外,朝鲜军团也已后撤休整,现在该部并未班师回国,显然也有继续参战之意。

所以俄军在库州大战后的意图就是,留下一部分力量巩固边防并维持和拓展苏梅安全区,而主要的机动兵力则迅速转入休整、扩编状态。

如此在一两个月后,俄军就将掌握一支拥有几个师的机动兵团,算是把总预备队给凑了出来。

而乌军方面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因为其库州守军在3月时被俄军的一波突袭搞得很被动,大几千人一部分被歼灭,一部分打散建制丢弃重武器才逃了回来,只有背靠苏梅州的这部分守军状态还好些。

如果乌军就此收手,转入到“苏梅保卫战”,两军的作战状态估计会转入到哈尔科夫北部模式,这是一种带有些默契的“打卡式”作战。

这样乌军苏梅集群的预备队不会被过分消耗,也不用占用大量兵力,一些战损单位当然也能后撤整补,使得其成为乌军的战略预备队;战力保存尚好的预备队,当然可以转作他用。

但是乌军为了能够守住库州的最后区域,以及向别尔哥罗德州冲击,在两个方向上大量消耗了预备队。

这就使得乌军能从库州战场释放的机动部队大为减少,而且乌军除了后撤整补的单位外,并未从苏梅战场向后方大量转移兵力,其还在磨刀霍霍,拼凑出还能战斗的部队,要搞新一轮的进攻作战。

二:再攻库州!

2025年5月9日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俄罗斯将举办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

为此,俄总统普京提出俄军将在5月8日午夜到11日午夜休战三天。

而为了能在阅兵日前没有俄本土的村庄在乌军的控制下,所以4月下旬的库州以及别州俄军猛打了一波,将边境村庄的残存乌军清除。

我们当时说过,俄军只是把定居点全部控制在了自己手里,不过两州边境线的野地,还有不少在乌军手里。

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为预防乌军拿这个做文章,所以在汇报时不承认这里还有成建制乌军,只是说俄军将展开清剿残存乌军单兵的行动。

因此,关于乌军还在不在库尔斯克州,格拉西莫夫其实是打个马虎眼的。

客观地说,乌军现在在库尔斯克州、别尔哥罗德州的边境野地里,都还是有些阵地的,而且三两天内肯定也清理不完。

但乌军自己也知道,光占着这些野地天天吃无人机和炮弹,并不能起到理想的舆论作用,关键还是得有定居点拿在手里比较有说服力。

所以普京提议的“三天停火”,乌克兰方面并未表示响应,反倒还想搞出点事情。

那么5月5日乌军对库尔斯克州的再次进攻,就是其中的举措之一了。

可库尔斯克战场已经激战大半年时间,很多地段都已经打过了,乌军自然不能向着俄军主力的方向冲击,但它选择的地点倒也没离开主战线太远,而是选在了乔特基诺方向。

乔特基诺镇位于苏贾镇西北约70公里处,俄乌战前人口有3200余人(苏联解体前人口超过5000人),体量不算很小。

这个镇子很有意思,它跟边境线乌克兰一侧的里日夫卡其实是连着的。

2024年乌军失守阿瓦迪夫卡后,很快便策划了一次“五路大军”攻俄的把戏,其中一路就是从里日夫卡去乔特基诺。

但不成想插旗摆拍的时候,是在里日夫卡的街道上,压根就没有过去,所以闹了一波笑话出来。

后来车臣人搞袭扰的时候,也从乔特基诺去过里日夫卡,但没有留下来常驻。

在乌军发动库尔斯克战役后,俄军最初受限于兵力不足,实施了一定程度的“后缩战略”,

其中考虑到乔特基诺北面临谢伊姆河的野地不好守,真要打起来的话退回来也不容易,所以俄军索性先退走,此后沿河展开布防。

在弃守的区域内有个点叫奥特鲁巴,这里以前是个袖珍村,但现在已经是树木茂盛,无人村的状态了。因此算定居点的话,就没有包括这里。

俄军弃守河西区域之后,乌军有没有进来常驻不清楚,但大部分地图将这里标注为了乌控。

从俄方反馈的信息来看,乌军的进攻在5月5日清晨展开,利用了雨天对航空器造成干扰的掩护来发起行动。

俄方最初标注的几个冲突点:

A点就是我们上述提到的归属不十分明晰的乔特基诺对岸;B点则是跟乔特基诺相连的里日夫卡;

C点显然距离乔特基诺就比较远了,这个地方叫新普特,曾经是库尔斯克主战场俄军反攻一轮后,乌军预备队试图“围魏救赵”的区域,指向的是格卢什科沃镇,不过在付出惨重损失后又被打了回来。

很显然,俄方认为乌军是在进行多点突破作战。

而从公开的乌军突击视频来看,其行动的位置不止上述三点,还有D点——乌克兰苏梅州一侧布村、别村、伊村的三角地带。

乌军以惯用的扫雷、工程车辆为先导开辟通道,并伴随有全地形车搭载步兵。

但还未能越境就遭到了俄军无人机的打击,随后则是炮兵的轰击,乌军车队所遭遇的情况跟先前冲击别尔哥罗德州的情况差不多。

从上述的情况看,乌军很可能在乔特基诺到新普特之间的边境线上都有动作,毕竟多点进攻才能加大成功概率。

另外为了延缓俄军的增援,乌军还实施了炸桥行动。

以目前乌军的动作来看,很显然是想从乔特基诺的右下侧插进去,然后切断该镇与后方的联系,最好是将其控制在自己手中,起码能占住几天也成。

而向右到新普特的攻击,除了分散俄军精力外,很重要的一个情况是跨境后,这边的林带非常多,定居点也不少,但体量都很小。

这就使得乌军即便是步兵渗透,也比较容易占据几个点、几片林子,然后配合宣传机构冲一波,这次的库尔斯克攻势,起码就能得到些舆论效果了。

另外俄方消息人士从乌军方面获悉的信息,此次乌军进攻库尔斯克州,其实是直接指向俄方为确保阅兵顺利进行而宣布的“三天停火”。

因为俄军显然不可能会放任乌军在此期间深入其领土,如果俄军作出反应,那么停火三天也就不现实了。

所以乌军的这一轮进攻其实还是政治优先的考虑。

三:未来展望

当然,作为一次筹划已久的作战行动,乌军的后继动作更值得关注,因为现在我们看到的还只是前导部分而已。

既然带有明显的政治目的,那么其军事行动就不会因为简单的挫折而中止。

对于乌军的这次进攻,有俄罗斯军事记者表示俄军事先是知情的,已经做了复杂的秘密准备工作;甚至在乌军发起攻势的前一天,还特别打击了科诺托普城,这是距离乔特基诺最近的乌克兰城市,有乌军集结在那里。

那现在乌军到底动用的是什么部队?

乌军方面暂时还没有公开参战的部队番号,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乌军出现的攻击编队中,是以工程车辆混杂全地形车展开突击的。

全地形车分队的加入,既有协助突破与警戒之用,也用来撤离工兵。

在乌军中此类战术在别尔哥罗德州作战时出现过,很可能乌军将那边作战的第225突击团又调了过来。

这个团在扩建后的实有兵力规模超过了5000人,别州的消耗不至于令其丧失进攻能力。

而且之前乌军谈朝鲜军队作战方式的时候,第225突击团的中校指挥官曾嘲讽朝军不懂得使用工程装备实现突破。

其实这一点咱们当时也提了,作为朝军中的精锐突击部队,不会不知道不使用工程装备,而专以步兵突破所面临的危险。

关键是朝军也研究了俄乌战场的情况,直接出动工程车辆大张旗鼓地行动,会遭到无人机与火炮的联合打击,车辆很容易受损,而且攻击突然性也就此丧失,会给对方相应的准备时间。

而朝军当时的攻击目标在林区,步兵潜伏到进攻出发地后,展开短促突击容易达成进攻突然性。

乌军的第225突击团在别尔哥罗德州未能突击成功,就是因为工程车辆出动被干掉,后继梯队无法顺利前进,最后还是不得不上步兵强行冲击,只不过是大量使用全地形车来“运兵”了。

现在乔特基诺方向的出击,乌军还是类似的流程,所以不免令人想到了第225突击团这支部队。

而且联系近期乌军在苏梅—库尔斯克方向的动作,其实进攻的尝试不限于对俄本土的出击,乌军对苏梅丢掉的地盘也发起过冲击。

这次乌军出击的车队由M113、BTR-80、悍马、土耳其防雷车、斯特莱克装甲车组成,可以说一共没几辆车,却是个大杂烩的构成。

我们大致可以体会下乌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折损大量载具后,现在的编制装备是个什么状态。

所以我们估计乌军为了攒出眼下的这波库尔斯克进攻作战,其实是将苏梅集群能动弹的部队都拼凑集合到了一起。

其大概动用的部队可能有第21机步旅、第36陆战旅、第67机步旅、第225突击团等。

至于俄军方面,此前在乔特基诺方向部署的部队为第98空降师的第217空降团。

第98空降师是目前主攻恰索夫亚尔的部队,以一师之力强攻乌军坚城,当然进展是十分缓慢的。

这个第217空降团在这种情况下还抽兵出去,似乎不太好理解。

其实俄军在3月制定库州总攻计划时,还额外调集了些部队,比如在南顿的第40海军步兵旅,就抽调了炮兵和无人机组来支援。

第217空降团可能也是这种情况,支援了一部分兵力到库州战场,战后则就地屯驻,担负警戒任务,顺便也休整下。

另外据车臣的小卡德罗夫几天前称,车臣阿赫马特特种部队的卡什坦分队正在跟第2特战旅、第15坦克团联合阻止了乌军的渗透。

第2特战旅现在归属北部集群,而第15坦克团是原第138摩步旅扩编成第69摩步师后新组建的部队,该团出现在库尔斯克说明第69摩步师也部署过来逐步接防了。

所以俄军现在的兵力应该是问题不大的,就看打得见不坚决,让不让乌军冲下一个或者几个村子来显摆了。

当然,我们也不要忘记朝鲜参战军还在库尔斯克。

在问到朝鲜军队是否参战的问题时,俄罗斯人的反应很有意思。

问:朝军目前有参战吗?

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

问:如果事态严重的话,是否让他们参与进来?

答:当然。

所以俄军实在急眼的话,那现成的朝鲜军队正好可以用上去。

总的来说,乌军当下的这种进攻作战,其实军事上的威胁不是很大,关键是在这最重要的几天内,它能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这既要看它到底能不能冲下几个村子,更要看俄军那边给不给它机会了。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