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岛问题上,特朗普上台不仅提供给朝鲜一个重要窗口,也提供给中国一个机遇窗口——美国的短期利益与中国的长期利益在这里发生交汇。


1、前传

2019年2月28日中午,全球瞩目的“金特二会”在越南首都河内意外谈崩。

话说前一天晚上,特朗普和金正恩还在河内大都市索菲特传奇酒店首次举行私人晚宴,气氛融洽,双方互戴高帽。

第二天上午会谈开始前,金特二人的表情也十分轻松,金正恩更是度回答外国记者提问——当时有记者问金正恩是否准备好无核化,金表示“如果我不愿意这样做,我就不会在这里”。

可到了原定12点开始的工作午餐时间,双方代表团迟迟未现身,气氛开始变得紧张起来,记者们表情凝重。

直到下午1点半左右,美国和朝鲜代表团分别离开会场,白宫宣布会谈结束。

特朗普于下午2时15分返回下榻酒店,与国务卿蓬佩奥一起举行记者会,期间他表示平壤要求华盛顿取消全部制裁,而美方认为“时机未到”——这一解释迅速被各大媒体采纳。


河内街头张贴的二人画报,当时舆论氛围已经为“河内宣言”的签署做足了准备,韩国文在寅政府对河内会谈失败尤其感到震惊。

然而事情的吊诡之处在于,如果一开始美朝双方的“大条件”就没谈妥,那这场会谈根本举办不起来。

国际外交中,一般是技术官员把协议谈得差不多后,高级官员再介入确认,最终交由元首做见证,享受聚光灯的荣耀。

元首会面谈崩的情况非常罕见,除非其中一方是特朗普。

果然,事后有媒体披露会谈破裂的真相

原来在会谈中特朗普临时起意,突然提出美方情报机构掌握的另一处核设施——先前谈判均围绕宁边核设施展开,想在会谈中加入新要求。

而朝方对此没有心理准备,只能采取保守态度,对美方节外生枝绝不接招。

至于特朗普把会谈破裂的锅甩给朝鲜,称其想一次性解除所有制裁,这也不是事实,朝方的条件为“拆除宁边核设施、停止生产新的核武器,以换取解除五项非军事制裁”

在2018年签署的《美朝新加坡联合声明》中,虽然朝方“承诺努力实现朝鲜半岛的完全无核化”,但这更多是一个“过程”一个“框架”,需要一步步实现,对应美方逐渐解除制裁。

性格急躁的特朗普总是想极限施压一步到位,一下子搞出惊天大新闻,于是阴差阳错之中谈判最终破局。

特朗普与金正恩在新加坡会晤,2018年6月。双方签署了联合声明,当中有“建立长久稳定的和平机制”“共同合作发展美朝新型关系”等大量积极表述。

2、对抗

自2019年美朝谈判破裂以来,朝鲜的军事能力不断增强。

2023年4月,时任韩国总统尹锡悦访美期间发表了《华盛顿宣言》,首次以文件的形式将美国对韩国的核保护伞给固定下来,表示“若朝鲜韩国发动攻击,美国将协同韩国作战并不排除使用核武的选项”,同时也允许美军在韩国部署弹道导弹核潜艇。

有学者分析称,《华盛顿宣言》表明美韩已经事实上承认了朝鲜的核国家地位,不再追求长期以来的“半岛无核化”目标,改为“核对峙+核威慑”

拜登时期,美国的半岛政策从根本上否定了特朗普时期的对朝温和路线,认为那是一种政治幼稚病,朝鲜根本就不可能弃核也没必要搞什么长期弃核路线

不如干脆来硬的,以此为契机彻底整合美日韩军事同盟——这是华盛顿战略界最想要的东西。

实际上,假如拜登再干四年,“亚太北约”很有可能以某种形式组建完成,具体成员则包括美国、日本、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英国以及可能的“观察员”印度,还有蠢蠢欲动的中国台湾省


美日韩峰会

美英澳AUKUS峰会


美日菲峰会

美日印澳峰会。以上峰会显然是煞费苦心,最终目的是把一个个以美国为中心的小圈子凝聚成一个大圈子,为亚太北约奠定基础。

随着2024年6月朝鲜与俄罗斯签署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冷战期间“南三角”(美日韩)VS“北三角”(中俄朝)的格局有再度恢复的迹象。

正当大家认为半岛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引爆点,尹锡悦想做第二个泽连斯基时,民主党大选落败,特朗普二入白宫。

当选后不久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朝鲜是一个核大国,他(金正恩)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我和金正恩关系很好——你们最讨厌我这么说,但这是非常重要的,双方有沟通非常重要。”

特朗普很讨厌拜登时期的那批盟国领导人,尹锡悦也不例外,他不仅完全否定了尹锡悦的半岛政策,还在关税、驻军军费分摊等问题上对韩国发难,客观上推动了首尔变幻大王旗

而白宫之所以不去“营救”一位极度亲美的领导人(尹锡悦),反而默许立场相对中性的李在明成功当选,其中一个重要考量就是对朝政策。

特朗普希望与朝鲜达成某种缓和,从而减少在韩国的战略资源投入这需要态度温和的李在明来配合他完成。


李在明6月6日晚10时起与特朗普通电话,持续20分钟左右。


6月7日,在首尔汉南洞的总统官邸,李在明邀请执政的共同民主党领导班子共进晚餐。

3、新局

目前的各种迹象都表明,特朗普政府将再次寻求与朝鲜进行直接对话

上次美朝谈判期间,意识形态思维浓厚的国务卿蓬佩奥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特朗普决策,这次华盛顿上上下下都顺着总统来,传统阻力显著减小。

如果特朗普能从上次美朝谈判失败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寻求一个“阶段性成果”,那么华盛顿将有机会与平壤达成历史性的核协议。

简单来说,在朝鲜核能力与导弹能力已大幅提升的当下,特朗普与金正恩再次谈判的核心目标很可能不再是“弃核”,而是“控核”

比如:朝鲜停止生产新的裂变材料、核武器和远程导弹,双方建立可核查的机制,美国推动结束对朝鲜的非军事制裁

对于美国和韩国来说,这样的目标足够有吸引力,在“弃核”已不现实的情况下,属于最优或接近最优解。

对于朝鲜来说,扩大贸易和国际经济互动是其几十年来的一贯愿望,假如金正恩能够在事实拥核(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解除掉非军事制裁,无疑值得大书特书一笔。

对中国来说,缓和半岛局势将有利于深化与日韩经贸关系——这在特朗普关税的背景下显得尤其重要,同时对发展东北边境经济也非常有利

至于朝鲜与俄罗斯的军事同盟关系,以及朝鲜对俄乌战争的介入,可以单独拿出来谈,这样能够避免问题复杂化。

知名智库昆西研究所在一份报告中评论道:美国的外交实践能力在过去二十年严重萎缩,僵化到几乎什么协议谈不成。

假如特朗普能在朝鲜问题上有所突破,倒是很让人期待


特朗普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他很喜欢与一些地球村的话题政治人物打交道,以彰显自己与传统政客的不同。

4、番外

二战后秩序建立在一个核心交易之上:美国利用其非凡的军事力量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主要是安全),保障日益开放的全球经济体系正常运转,而欧洲、日韩等盟友则同意在政治上华盛顿保持一致,放弃军事自主,共同支持美国霸权

现在的局面是,特朗普直截了当地告诉盟友,他们需要重新谈判,否则美国将停止这项交易。

简单来说,美国主导的战后秩序正在被重新质疑与重估全球秩序的“续约条款”已经摆上谈判桌——这次美国是来要账的,不再是买单的。

用特朗普本人的话说:“You got to pay your bills!

特朗普成为2025年北约峰会上的绝对中心,几乎所有人都在讨好他。有欧洲媒体这样写道:(北约)成员国领导人,各有各的方式,争先恐后让特朗普感觉这场峰会就是为他本人登顶准备的峰会,让他最终能够说出峰会取得了巨大成功,而这一切都是他本人的胜利……

针对上面提到的战后秩序核心交易,我们需要注意一点,它主要发生在美国跟其西方盟友之间。

在欧美看来,中国、东南亚以及其他国家属于“搭便车”行为,享受了这套秩序的好处。

再直白一点说,哪怕中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尝试推动“去美元化”“去美国中心化”,这些做法伤不到美元美国霸权的根基——除非有西方阵营内部国家“反水”。

前文解释过,西方阵营也是分层次的:美国处于核心位置,英加新澳是第一层,欧洲是第二层,日韩是第三层,沙特等产油国是第四层。

这里面最容易被撬动的,第一是产油国(跟美国存在价值观分歧,民主党时期关系很僵),第二就是韩国。


韩国是美国盟友体系中最容易“松动”的一环,尤其一旦朝鲜半岛进入某种和平状态美国的“安全牌”将失效驻韩美军存在的正当性被广泛质疑

而从美方角度讲,美国在亚太的两个“锚点”分别是日本(军事基地网络核心)和澳大利亚(后勤补给中心韩国虽然驻军,但从全球部署来看并非不可或缺

事实上,朝鲜问题是美韩同盟最有力的黏合剂除此之外,在经济领域——哪怕仅看出口,韩国对中国的依赖度都要高于对美国,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对韩国是极其痛苦的抉择

欧洲、日本以及“五眼联盟不同,韩国更像是美国联盟体系中的“功能性盟友”,打个韩国人不爱听的比方,有点像印度或“高级版的南越”。

以历史视角看,二战后朝鲜半岛和越南的发展走向有许多类似之处:都发生了分裂,都打了一场仗,美军都参与了

区别在于南北朝鲜打了三年后签署停战协议——里面存在中苏国内政治变化与冷战大背景等各种因素,南北越打了二十年,美国耗不起撤退了。

可以想象,一旦共同威胁消失(韩签署和平协议经济利益转向(特朗普关税持续发酵韩国美国的依附关系可能出现动摇。

图中金兰湾曾为越战期间美军重要军港。南越战略位置的重要性明显高于韩国,因为韩国的地缘作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日本替代,而掌控南越不仅可以帮助美国控制南海航道——中国80%的石油进口、60%的贸易出口都要走南海航线还可以影响整个东南亚在海权/陆权之间的战略取向。


1967年12月23日,约翰逊总统和“空军一号”专机在金兰湾旁边的一处空军基地瑞典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曾发表报告称,美国若(今天仍)拥有金兰湾基地南海影响力将大大增强,因为金兰湾对南海任何岛礁的控制力都高于周边海军基地美国之所以对南海问题耿耿于怀,背后其实存在一种“曾经拥有”和“不甘丢掉”的心理

往事悠悠,在上一轮“天下有变”的地缘政治大洗牌中,朝鲜半岛原本就是陆权的地盘,加入美国阵营纯属意外。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待到日本正式投降后,东北亚一带的军事行动实际上已经变成了苏美两国的一场分赃大戏竞相争夺原日占区的地盘。

8月18日,苏军越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半岛北部。

由于当时美军的主要兵力尚在日本南部冲绳等岛屿上,面对苏联大军如水银泻地般进入朝鲜半岛,华盛顿方面一时心急如焚。

杜鲁门迫不及待向斯大林提出“以三八线为界美苏双方分别占领朝鲜和接受日军投降的问题出乎美国人预料的是,斯大林干脆利落答应了。

于是正当苏联红军大举越过三八线向汉城挺进的时候,一纸来自莫斯科的命令让他们停住了脚步之后迅速撤回到三八线以北。

直到1945年9月6日,姗姗来迟的美军才进驻汉城。

1945年8月11日至8月25日,苏军发起库页岛战役,占领了日本所属的桦太厅(今库页岛南部)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宣言》后战斗仍在继续。话说当时日本曾希望通过苏联调停与盟国进行停战谈判,其中南库页岛是被作为给苏联的报酬


斯大林在1945年对日开战前就责成“远东司令部”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不仅要解放南萨哈林岛、千岛群岛,还要占领北海道的北半部”

当时的历史节点,美国相对苏联占据着明显实力优势苏联的首要任务是战后重建,其次是把战略重心放在了欧洲,远东方面非常希望能够与美国“和平相处”。

除此之外,莫斯科在朝鲜半岛上对美示好一个重要原因是希望借机拿下日本北海道的全部或一部分。

斯大林在8月16日给杜鲁门回电表示同意美国以三八线为界的受降方案,并提出两个重要的修正意见:将属于日本的整个千岛群岛交由苏联军队占领将属于日本本土的北海道北部交给苏联军队。

杜鲁门这个人非常狡猾,他一开始对于斯大林的要求模棱两可直到美军占领朝鲜半岛南部后才予以拒绝

换句话说,美国夺取朝鲜半岛南部相当于摆了苏联一道,莫斯科有一种被骗的感觉,该事件连同“美国独占日本”也成为美苏关系破裂的导火索之一。


驻韩美军在推特发文,纪念朝鲜半岛南部日军1945年在汉城举行投降仪式,日本国旗降下、星条旗升起。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上任后的第一次采访中曾有过一段发言,他称美国近几十年来享有的单极主导地位是“反常的”,是“冷战结束后一段时间特殊产物”

他认为未来美国不再是无可匹敌的全球霸主,而是“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少数几个大国”之一。

这段表态罕见得到了中方认可,2025年2月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中方表示:“多极世界不仅是历史的必然也正在成为现实。

特朗普政府上任已有半年,通过其言行举止,我们不难描绘其设想的美国角色。

具体来说,这是一个逐渐摆脱海外义务主要关注西半球和“美国优先”政策同时容忍其他大国/区域强国拥有一定势力范围的霸权国家

如果“特朗普外交思想”最终落地,将预示着一个多极化、交易性全球体系的出现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