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东西呀……
这个车至少说明我国拥有把3000马力级别电动驱动系统整合到一台民用跑车内部的能力,包括电池热管理、电机热管理以及能够持续输出800V/2000A电流超过1分钟的IGBT。
这个已经够坦克用了。
前几天传说9.3阅兵“双离谱”坦克是混合动力的,我多少有点儿不信,这么快全电坦克就出来了多少是有点科幻了。现在迪子赛道上明明白白跑给你看了,由不得你不信。

目前LZ162坦克的动力包具体是什么配置还不清楚,但至少目前比亚迪放出来的民用技术,是支持电池/电机/IGBT/BMS整合进一台尺寸在5×2×1.3米跑车里的,并且能够提供1600千瓦以上功率持续输出1分钟以上。
注意看视频时间:

1分15秒,驾驶员结束热胎,开始加速;

到2分12秒结束加速达到最高车速,此时继续加速还是可以的,持续大功率输出1分钟没什么问题。
这个过程中车子需要克服巨大的空气阻力、摩擦阻力,电动机必然是以最大功率在工作,电池包也是在以最大功率输出,这个车3000马力的功率跑够1分钟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这个动力系统用在坦克动力包上已经足够,坦克的动力舱体积肯定比一台跑车大多了,再塞进去一个柴油机不是什么难事。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坦克混合动力驱动并不需要很大的电池,因为坦克又不需要什么燃油经济性,它要的只是性能。实际上你可以把坦克混合动力包看作是“电传动”,这个技术路径其实由来已久。
早在二战末期德国“鼠”式超重型坦克就试图走这个技术路线,汽油机-发电机-电动机这样电传动。

同时大功率电传动也不稀罕,内燃机火车头大部分都是走的电传动技术路线。

那为啥直到2025年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电传动主战坦克才问世呢?
很简单:动力波动问题。
火车头上的电传动功率相对恒定,火车极少遇到需要剧烈改变功率的场景,发动机采取“定转速/变扭矩”的方式很容易就能够应对这点功率波动。
但坦克它不一样,坦克可没有铁轨,还需要快速改变速度,急停/急加速都是家常便饭,发动机转速急剧变化也很正常,采用火车头那种电传动技术是不现实的。
因此,尽管纳粹德国早在二战就想到了电传动的技术路径,但直到今天才有了第一辆电传动主战坦克。
电传动的好处显而易见,抛弃了复杂而又可靠性不高的变速箱,驱动轮轮上扭矩和功率都可以做到很大,还能快速改变,对于坦克行军作战有着重大革命性意义。实际上坦克装甲车辆这种履带式装备的战术行军是个很头疼的问题,单纯靠它自己跑,200公里就得坏一半,所以我们通常看到,履带车辆长途行军都是靠半挂车拉着跑的。

这些坏掉的坦克里,至少有一半是变速箱坏了。还有一小半是驱动轮系/履带系坏了,剩下才轮得到发动机出问题。
机械变速箱还很难很难做到“自动变速”,很多坦克驾驶员都会对扳坦克变速箱留下深刻印象,想象一下一根胳膊那么粗的、不用吃奶的劲根本扳不动的操纵杆,一天训练下来少说也得扳几十上百次,是个什么感觉?
尤其是,坦克内部狭窄,坦克驾驶员还得挑小个子……
目前大功率自动变速箱依旧是一项极为不靠谱的技术,全世界也没有敢拍着胸脯说没问题的。

这是来事儿了?
电传动的可靠性以及瞬时功率输出,跟机械变速箱不可同日而语。
我自己开的是个豹5,在封闭道路上面试过极限加速,真的踩出来过505千瓦的峰值功率,一台加上我总重3吨的车,4.9秒从0提速到100。动力响应没有任何延迟,一脚油门下去车子立刻就能动起来,马上达到最大扭矩。
自打开上这个车,我就一直在琢磨,这要用在坦克上该多好!
跟很多人理解的用车场景不一样,坦克的动力包可不需要你挂充电桩上面充电,你理解成油电混动也没什么问题,既不是插电混动也不是增程式,打仗又不考虑什么省油。它需要的就是一脚油下去立刻就是最大扭矩,这在战术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坦克对抗最常见的5公里接敌距离为例,常见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出膛速度接近发射药燃气激波速度,在1700米/秒这个数量级,在空气中速度会有衰减,跑完5000米距离大概就是3秒~5秒时间。

现代主战坦克绝大多数配有炮口双向稳定系统,可以在不高于60千米/小时的速度下实现“动对动”射击。
以此为依据,假设双方观瞄、火控和火炮本身技术水平没有区别,双方只有动力系统不一样,A方是传统油机——变速箱驱动,B方是油机——电池——电机的电传动。
双方初始速度都为0,同时发现对方,同时装填、发射,生死已经决定了:
A方一脚油门下去,0.4秒废弃涡轮增压启动,1.5秒发动机才达到最大扭矩转速,动力传输到驱动轮已经是2.2秒左右的事情了,这时候坦克才开始从蠕动变成蹿动,这车急加速性能也就这样,等它真的动弹起来,敌方炮弹已经到了;
B方一脚油门下去,0.1秒之内动力就已经到了驱动轮上,而且就是最大扭矩,车子“嗖”的一下窜出去好几个身位。理论上B车驾驶员完全可以等待看到A车炮口火焰之后才踩油门,B车也能蹿出去至少1个身位。
你打个寂寞。
90年代的时候看军事杂志就看到过,美国M1A2坦克使用燃气轮机驱动,能够在3秒之内从0加速到30千米/小时速度,刚好一个身位的样子,当时就惊为天人,看看咱的“五对轮”,再看看别人的,也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到别人的水平……


如今嘛,呵呵……
你燃气轮机+变速箱,有我柴油机+电传动,好修吗?可靠吗?
仰望U9我是真的买不起,我一个月领两万块自主择业费的人哪是那个档次的消费,差不多得了。但U9身上3000马力/2分钟以上输出能力,这个是真的给力,不过9.3阅兵马上也要展示了也没啥好说的,世界第一辆电传动主战坦克,就是中国的。
当年“鼠”式可没有磷酸铁锂电池,也没有输出功率1600千瓦以上的IGBT,所以只能是一种想象。今天我们能够存储100度以上的电来满足瞬时超大功率输出,能够解决电机电池散热问题,纯电极限功率能够以1600千瓦跑1~2分钟,这就足够满足作战需求从而成为现实。也只有拥有了先进的电动汽车技术,才有可能把柴油机动辄1500千瓦以上的功率高效率输出到驱动轮上去,靠1940年代的技术确实太过于超前了。
时隔80年,才由中国人做到,而且刚好就在抗战胜利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这几天。
算是历史的一个小小玩笑吧。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