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四代坦克采用了隐身设计。


肉眼可见的细节在于炮管再也不是圆鼓鼓的了,而是菱形立柱体,这是明显的低RCS设计


之前波兰的隐身坦克概念车问世的时候,车体及坦克炮的雷达隐身修型成了一个设计亮点。


图片


双离谱,讲究的是雷达,红外,声音等综合信号特征抑制处理,从来不单单是做到了雷达反射面积比传统坦克更小的程度,双离谱行驶起来的静音性,非汽/柴油机(电)在红外探测下具有低可探测性(两者同样不做红外抑制处理的情况下,电机的对外热源辐射只有传统烧油发动机的10%-15%的幅度),所以虽然隐身性还是比赤剑过去和大家形容的做了点缩水,但能把对外信号的综合抑制整成这个模样,也已经令人惊喜的了。


就像六代机虽然目前由于发动机的缘故还不是5-6倍音速,但未来是……我们还广泛试飞了多款6代机型,比我们的对手快,比我们的对手强,那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么?


四代坦出来了,但其实说到陆军的重点装备,其实还有几款没出来,他们其实和双离谱是一样的,都采用了隐身化设计,能有人+无人作战,即是信息节点也是火力节点,是我们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隐身直升机,不论是运输类的,还是武直类的,赤剑以前都和大家闲聊,开文科普过,特别是隐身运输类的,官方其实是有爆过图的。


图片


考虑到隐身武直和隐身坦克是我们陆军未来的2大核心之一,也快出来了,所以赤剑在这里同样也不多占字数,水隐武直了,不然文章怕是发不出来了。


然后和四代坦一起配套发展的,还有155口径的新炮,无人炮塔的,炮塔,炮管等也做过隐身设计的,起码有履带和轮式两种样式的,他们的部分核心技术,其实来自珠海航展外销展台的展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全世界的炮兵都认为自行炮的反应速度已经够快了,再定下超前的指标没有意义,直到俄乌冲突炮战的开始,大家才发现,真正的炮兵武器要比我们设想的要反应快得多,有一定的防护性,才能在战场上有更高的生存性,关于这一条,我们过去3年的文章里,不只一次的提到过,大家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翻。


然后这个东西的确蛮多经验是受益于俄乌冲突,所以出来得会更晚一点。


图片


赤剑也从这件事上看出,中国军工里牛人还是很多,看得很准的,单就新无人155炮这事来说,他们起码提前看准了10年。


有155炮的,自然有其他更大口径的,还有其他辅战武器,比如防空的,反无人机的,它们和陆军主战的坦克和武直一样都采用了隐身设计,这一系列隐身设计的主战武器(隐身化,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等),让我们陆军未来会成为世界的NO1。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