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C4KISR”中,“R”对应侦察(reconnaissance),广义的“R”是指包括海、陆、空、信等多平台、多维度、体系化对目标进行的探测、预警、侦查、信号搜集、监测和反侦察。那么这个庞大的侦察系统最关键、最核心的子系统毫无疑问就是雷达。

一、超远程战略预警雷达

首先从华北平原腹地的雷达“老前辈”——相控阵远程预警雷达7010说起。这座远程雷达表面看起来很粗糙,但覆盖了数万天线单元,背后山体内密布各种复杂线路,一道道天线单元就像深遂的巨目”注视“着远程空间的一切异动。1983年,7010远程预警雷达精确预测了苏联核动力卫星坠落轨迹与时间,震惊全世界。

图片

图源:“美言网之家”微信群

如今,7010雷达早已光荣”退休“,但它的徒子徒孙们已经接班顶替它为祖国站班护岗。战略预警雷达,主要承担对超远程海空目标的跟踪、监视和预警重任,是大国战略防御体系中的关键一环,目前全球仅有中美俄三国掌握相关技术 。2025年央视专访电科十四所贲德院士节目中披露,由电科十四所主持研发的龙国超远程超视距战略预警雷达实现8000公里探测半径的突破性进展。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美国“铺路爪”对雷达截面为10平方米的潜射弹道导弹,探测距离可达5550公里;俄罗斯的沃罗涅日-DM战略预警雷达,可识别测量4800-6000公里外的各类导弹目标。但我们这款P波段新型雷达,探测距离达到惊人的8000公里 ,范围覆盖太平洋、印度洋等区域,以北京为起点,其探测信号能够远达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强大的性能让美国“铺路爪”和俄罗斯的沃罗涅日-DM难以望其项背。

图片图源:“美言网之家”微信群 

龙国雷达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在于氮化镓TR组件的规模化应用和算法的高阶提升。TR组件的关键性能指标主要是导热率、电子迁移率、宽禁带、击穿电压、绝缘击穿场强、介电常数、功率密度等,相较于传统砷化镓材料,氮化镓的电子迁移率提升5倍,击穿场强增强10倍,使雷达信号增益实现了三个数量级的跃升。第三代氮化镓TR组件在S波段可实现96%的能量转化效率,将雷达灵敏度提升至能探测0.001平方米量级目标的水平。

图片图源:“美言网之家”微信群

二、分布式预警雷达

目前龙国打造了全球独树一帜的“分布式预警系统”。在新疆、青海、黑龙江等地部署的36座雷达站(山顶上的巨型球球,顺便提醒一下咱们军迷朋友,外出旅行看到这些球球不要支起您的长焦镜头,战略资源咱知道就行,别惹麻烦),该雷达系统通过量子加密数据链构成探测网络,单个站点抗毁性提升300%,系统整体可用性达99.999%。该体系与“红旗-19”反导系统的协同效率创造了世界纪录:从目标识别到拦截指令下发仅需0.3秒,较美国“萨德”系统快4倍。在2025年4月的联合演习中,该系统成功在1600公里外拦截模拟来袭的10倍音速目标,构建起真正意义上的“天罗地网”防御体系。

三、反隐身雷达

在探测隐身目标领域,龙国创造性地采用P波段(430MHz)与L波段(1.3GHz)融合探测技术。其中,P波段长波能够穿透F-22的隐身涂层,L波段则可精准捕捉机体结构特征。2024 年在一次演习抗干扰过程中,该技术成功在580公里外锁定2架 F-35 战机,刷新了隐身战机最远探测纪录。针对F-22(RCS0.0001㎡)、B-2(RCS0.001㎡)等典型隐身目标,龙国雷达构建了三级识别体系:通过P波段进行初筛(探测距离 50km)、利用量子雷达精确定位(300km)、借助微波光子雷达(太赫兹)成像(80km)。2024年珠海航展数据显示,该系统对F-22的全程跟踪率已从2018年的43%大幅提升至 91%。

2024年珠海航展电科十四所推出一款新型反隐身雷达——YLC-2E,官方公开的宣传资料介绍:YLC-2E作为新一代的远程多功能雷达,工作在S波段。在人们的认知中,S波段雷达与反隐身几乎没有任何关系,而随着YLC-2E的横空出世,这种固有认知被打破。YLC-2E采用了新一代半导体、积木化等几乎所有当下国际上,最前沿雷达设备硬件和技术体制,并基于此获得撕破隐身外衣的两大法宝——“能量”和“智能算法”。

图片图源:“美言网之家”微信群

隐身战机问世后,极大压缩了传统对空探测雷达的探测距离,这令隐身飞机可以在战场上以高空高速“任意”穿插,对原有的防空体系造成严重冲击。为此,低频段雷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米波雷达”因为对隐身飞机探测具有天然优势,成为早期探测隐身飞机的主要手段,米波雷达也成为反隐身的代名词。不过,传统的米波雷达因为物理条件限制,在探测精度上存在一定不足。针对这一情况,十四所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突破传统反隐身雷达对“米波”频段的依赖,推出了首款非“米波”反隐身雷达——YLC-2E型远程多功能雷达。YLC-2E虽然没有YLC-8E等雷达的频段反隐身优势,但能量优势更为明显。在相当于半个标准羽毛球场面积的雷达天线阵面上,布置了数量庞大的大功率雷达T/R组件,经过优化设计结合极高的能量应用效率,能够让雷达天线产生令人惊叹的能量,成为能量反隐身的硬件基础。在硬件基础上,YLC-2E采用智能算法软件,能够对雷达探测目标进行最优化的调度,确保雷达能够在广袤的天空中识别出微小的隐身目标,并且具备强大的抗干扰能力。

电科十四所被外界誉为龙国“反隐身雷达旗舰店”,在历届珠海航展上相继推出了YLC-8B、YLC-8E、SLC-7、SLC-6等明星雷达产品。这些雷达覆盖VHF、UHF、L等频段,属于或接近“米波雷达”范畴。在发展反隐身能力的过程中,十四所不断引入最新的雷达技术,能量反隐身设计是其中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具有反隐身探测优势的低频段雷达在融入能量反隐身设计后,反隐身探测能力有了巨大提升。

图片

图片图源:“美言网之家”微信群

YLC-8E型三坐标警戒雷达,采用大型相控阵天线阵面、先进数字TR组件新技术,率先实现频率和能量反隐身新特质,主要实施对隐身飞机的远程预警探测任务以及探测感知各类气动目标,具有探测目标类型多样、探测距离远、距离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等诸多特点,主要性能指标优于国外同类型雷达产品。

四、深空空间监视雷达

图片图源:“美言网之家”微信群

SLC-18空间目标监视雷达,采用固态有源相控阵体制,具备对低轨卫星等空间目标进行搜索捕获、跟踪测量、轨道计算和编目预报等功能,并获取多目标跟踪测量数据,打破了美国对空间监视数据的垄断,削弱了美国所谓的绝对优势。

图片图源:“美言网之家”微信群

中国复眼”深空探测雷达,全球探测距离最远的雷达,通过高分辨率观测小行星、航天器、月球、类地行星等深空目标,满足近地小行星防御、空间态势感知等国家重大需求。一期工程已于2022年完成建设,并成功拍摄了我国首幅月球环形山地基三维雷达图像。 

五、多功能警戒雷达

图片图源:“美言网之家”微信群

高机动米波警戒雷达是电科38所全新设计的,高机动型米波段远程对空监视多功能雷达。采用先进的两维全数字有源相控阵体制,主要担负区域内隐身飞机和常规飞机远程警戒任务,实时提供空中目标的位置信息,也可独立承担常态化战备值班、机动补网、强网及热点地区应急空情保障任务。

图片图源:“美言网之家”微信群

JY-26远程三坐标对空警戒引导雷达,具有大空域探测、弹道导弹预警和空间监视能力。相控阵米波雷达+微波雷达+超分辨算法,通过先进技术实现三坐标探测,可获取目标方位角、俯仰角和距离信息,能够在空间态势感知领域发挥关键作用;同样具备多频段和超大功率孔径及双重反隐身能力。

图片

图源:“美言网之家”微信群

立足全新技术的跨代雷达产品,采用全数字、全固态有源相控阵体制、芯片化设计和氮化镓技术,主要承担常规及隐身空气动力目标的防警戒任务,可实现空防空管一体化功能。亮相于2022年珠海航展。

图片图源:“美言网之家”微信群

JYL-1A远程三坐标监视雷达,采用全新设计的S波段高机动雷达,基于先进的两维数字有源相控阵雷达体制设计,具有探测、跟踪炮弹、火箭弹、高速高机动战机、战术导弹等各类目标的能力,可以提高侦察和打击能力。

六、反导、制导雷达

图片图源:“美言网之家”微信群

航天科工二院23所研制的HQ-9BE制导雷达——LD-JPG600远程雷达,是享誉世界的第四代防空导弹系统的探测制导中心,是国际上领先的,第四代多功能固态有源相控阵制导雷达,采用预警目标一体、防空反导一体、高空低空一体化设计。

图片图源:“美言网之家”微信群

机动式P波段多功能雷达是防空反导一体化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其作战使命是搜索、跟踪、识别防区内各类空气动力目标及TBM目标,作战对象包括固定翼飞机、亚音速巡航导弹、超音速巡航导弹、武装直升机、空地导弹、战术弹道导弹以及高超音速飞行器等,可为武器指控系统提供实时、准确、连续的目标指示信息,供指控系统为下属火力单元进行实时目标分配,提高武器系统防空反导综合作战能力,并满足中远程反隐身地空导弹武器系统需求。可以说是防空反导一体的“多面手”。

图片

图源:“美言网之家”微信群 

新一代高机动多功能雷达,具有国产化、全自主、纯数字、软件化、多功能、抗干扰、智能化、能识别等特点。作为已列装的我国新一代防空预警体系中的骨干装备,基于先进的数字阵列雷达技术,采用先进反隐身思想进行设计,大大提升了我国反隐身能力,进而实现更加透彻的感知、更加自由的互联。

七、舰载雷达

说起舰载雷达,那不得不提“福建号”超豪华的32面相控阵雷达,包括2台S+X双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4台S波段远程警戒雷达、4台X波段火控雷达等,相当于346C雷达多种组合的大型相控阵雷达系统,实现了雷达系统的全面相控阵化,此外,塔康天线、综合射频天线、敌我识别辅助天线、通讯数据天线、超短波数据天线、微波侦测天线等都集成到了一体化桅杆上,共用一台数据处理器,各自收集的信息不用再进行二次处理。福建舰32面相控阵雷达各自都有各自的作用,有的负责对海对空搜索,有的负责火控警戒,有的承担着电子对抗和支援任务。其中比较瞩目的要数米波相控阵雷达。米波相控阵雷达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像B2或B21之类的隐形轰炸机进行早期预警,它们的隐形设计针对的电磁频谱较宽,保障了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可靠探测。

图片图源:“美言网之家”微信群

而055万吨大驱搭载的346B型“海之星”有源相控阵雷达,包括L波段、S波段、C波段和X波段相控阵雷达无疑同样是耀眼的明星,能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完成搜索、目标指示、多目标跟踪、导弹制导等多种功能。346型雷达源自早期的314甲陆地中型警戒雷达052D大驱的346A055万吨驱的346B“福建号”346C的发展轨迹,经过近三十年技术沉淀和创新迭代,逐步演变成地球村最强舰载相控阵雷达,据媒体公开报道,最新型的055改进型以及004、005木边大船将搭载更加逆天的346D有源相控制雷达,探测距离将远超现在的1000公里。

另外,815A电子侦察船、“瞭望一号”多功能电子测绘侦察船堪称雷达4S店,各种雷达、阵列天线两个巴掌数不过来,这些大家伙走到哪里,哪里就寂静,装杯的west势力甚至不敢出粗气。

八、机载雷达

5.7空战,巴基斯坦空军所拥有的J10CE战斗机,如拾草芥般收割某大国至少7架战斗机而名震天下。巴空军J10CE战斗机搭载的,电科十四所研制的KLJ-7A机载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受到广泛关注。作为先进战机的核心感知手段,KLJ-7A采用全固态相控阵天线,高、中、低脉冲重复频率的全波形设计,赋予J10CE全高度、全天候探测与跟踪目标的非凡能力,可以帮助战机实现“先敌发现、先敌发射、先敌命中”,是巴空战走向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图片

图源:“美言网之家”微信群

KLJ-7A毕竟是3代半战机的机载雷达,而作为龙国现役主力战机的J20搭载的KLJ-2X有源相控阵雷达+太赫兹+量子雷达将令对手绝望,该雷达系统探测隐身飞行目标距离能够达到400-500公里。

图片图源:“美言网之家”微信群

飞行员访谈中提及的“核心功能渐进升级”,本质是通过T/R组件的材料革新(砷化镓→氮化镓)与衬底适配(氧化铝→碳化硅),实现从“中等功率探测”到“高功率超视距感知”的性能跨越,从而歼-20战斗机雷达探测距离实现3倍提升,这与T/R组件的材料体系升级直接相关:半绝缘碳化硅衬底的引入并非直接提升发射功率,而是通过解决氮化镓器件的散热瓶颈,为功率提升创造条件。

早期歼-20雷达采用砷化镓T/R组件,单模块发射功率约5-10W,配合氧化铝衬底(热导率320-350W/m・K)即可满足散热需求。该方案成本较低,但受限于砷化镓的禁带宽度(1.42eV)和热导率(0.46W/m・K),雷达整体探测距离有限仅250公里;

后期氮化镓升级:换装氮化镓T/R 组件后,单模块功率跃升至50-100W,发热量同步激增。此时必须采用热导率达490-520W/m・K的碳化硅衬底,才能将结温控制在600℃以内,避免器件因过热失效。根据雷达方程,发射功率提升10倍(从砷化镓到氮化镓)可使探测距离扩展至原3倍(如原 200km 提升至 600km)。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